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1年1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二大爷︱帝国的玩笑: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

二爷ALEX 二大爷JOY 2021-01-15


一百多年来对于辛亥革命的渲染,让我们都深信,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那声枪响,就是击垮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。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。


在武昌起义几个月前,发生在四川的“保路运动”才是那根真正的稻草。而这根导致帝国崩塌的稻草,却是由一次啼笑皆非的股市风暴引发的。

 

一、修路的难题

 

四川一直都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地方——说的不仅仅是痴汉与美女。在历史研究里面有句老话:天下未乱蜀先乱,天下已治蜀未治。地理上的天然隔绝,让四川人有一些别样的气质,这里发生的故事,也总是出人意料。


“要想富先修路”这种口号,满清末年就已经喊得震天响了。铁路开发带来的巨大收益,让曾经担心“破坏祖宗成法”的满清也转变了认识,决心花大力气修路。


但要命的是,满清既没资金也没技术。经历了甲午战败和庚子拳乱的赔款之后,一屁股烂账的满清财政上真的是揭不开锅,对修路这种不仅需要巨额投资,还需技术人才的事情有心无力。洋人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,适时抛来借款借人修路的绣球。


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,这正是求之不得的招商引资的良机啊。以一部分路权利益为交换,引进洋人的资金和技术,这无论是对缺钱缺人的满清,还是普通的民众,其实都是好事。但在八国联军之后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浪潮之下,跟洋人合作,不管是怎么合作,都成了“政治不正确”的大问题。


要想政治正确,满清只能把目光投向内部集资,铁路商办的做法也就出台了。


而事实证明,满目自信的自力更生很多时候会成为凄凉的笑话。

 

二、靠不住的商办

 

很多时候,作为历史主体的“人民群众”是未必靠得住的——特别是在在闭关锁国中生活了几百年之后。帝国的统治阶层固然腐朽得厉害,底层的民众也好不到哪里去,愚昧往往是上下一体的。


中国的第一条铁路,是英国人于1876年修建的从上海闸北北通到吴淞口“吴淞铁路”。这段仅有14.5公里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铁路,开通不到一年就给拆了。原因说起来很搞笑:官方担心洋人利用铁路深入内地,难于掌控;民间则担心铁路穿过田地、墓地,坏了风水,同时铁路巨大的运力,可能让舟车挑夫们失业……


民众在官员的挑动下,利用交通事故,阻止火车运行,没办法的英国人最后以28.5万两银子的价格把铁路卖给了清政府。最后这段铁路被拆掉了直接扔进了海里……


结果二十多年后,满清又耗巨资在原路的基础上修淞沪铁路。你看这吃饱了撑的。

 

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,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中国真正建成投入营运的线路,比如京汉、沪宁、汴洛铁路等都是外资办成的。大部分交给自己人办的,受限于内部利益的纠葛,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技术的匮乏,所谓商办铁路,几乎没有成功过。

 

在“拒外债、废成约、收路自办”风潮下,当时广东成立了潮汕铁路公司,集资1400万两;湖南成立全省支路总公司,集资500万两;四川成立川汉铁路公司,筹资1400万两……但十几年过去,别说建成,连开工的影子都没有。


而川汉铁路(成都到汉口),又是其中最悲催的。

 

三、一场意外的股市崩盘

 

四川人集资修铁路,情况是比较特殊的。广东、湖南等地由于本身底子比较好,集资主要是面向士绅阶层,和老百姓关系不大。四川修路条件恶劣,但经济条件又着实一般,就把巨大的资金缺口瞄向了加税。采取“田租入股”方式,强制性征收当年农田收成的3%入股铁路,以铁路建成后的股权作为交换。

 

四川在1903年就成立了相当于国资公司的“川汉铁路公司”,前后募款1400万两。这其中差不多八成是“田租入股”,只有两成来自于大户募款。国有企业的特点是什么?成事不足败事有余。7年过去,到了1911年,已经花了700万两,成绩不过是宜昌到万县的一小段修了15公里……弄得大名鼎鼎的总设计师詹天佑气得要辞职。更要命的是,有300万两公款被一个叫做施典章的经理挪用到上海炒股亏光了。

 

是的——你没有看错,一百年前满清就已经有股市了。

 

清朝股票市场出现甚至在现代银行之前。早在1860年,洋行的股票开始在上海问世。1869年上海已有出现专门买卖洋行股票的商号,当时称为“掮客总会”。所谓掮客,其实就是股票经纪人,收取佣金,促成交易。之后,在洋务运动的驱动下,第一只华商股票——轮船招商局股票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。接下来,江南制造局、开平煤矿等企业相继发行股票。为了方便交易,1891年外商在上海成立了“上海股份公所”专门交易股票,1905年该公所定名为“上海众业公所”,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。该交易所的主要交易对象是外国企业股票、债券、公债等。

 

所以中国人当韭菜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,一百多年割不完……话说回来,1910年上海股市的牛市来了。由于工业上的需求陡增,当时全球橡胶市场出现暴涨,跟橡胶相关的股票鸡犬升天,一时间风头无两。仅仅在1910年6月,就有30种新的橡胶股票在上海挂牌交易,卷走的资金量高达1350万两,这个交易量令老牌的伦敦交易所都自叹不如。这其中不乏很多实际上并没有实际业务,完全靠讲故事登广告操作的垃圾公司——是不是很熟悉?

 

结果到了当年7月22日,击鼓传花的游戏随着美国宣布橡胶需求紧缩(又是万恶的美帝的啊),国际橡胶价格大跳水。相关股票突然崩盘,一泻千里。

 

川汉铁路公司的经理施典章原来当过广州知府,思维活络。由于川汉铁路推进缓慢,这家伙看着自己掌管的巨额的资金睡在账面,就动了歪心思,前后动用了350万两资金,通过不同的钱庄进入股市炒作橡胶股票——在泡沫迅速破灭后,300万两灰飞烟灭。

 

这场股灾其实不是上海股市的第一次股灾,但却是最要命的一次。

 

四、铁路国有计划

 

四川人的血汗钱被收来修路,结果铁路还没见着,就只剩下400万两了……这个悲催的事实,当时大家都不知道。地雷就这么埋下了。

 

1910年,满清朝廷一看铁路商办了这么几年,管理混乱不说,毛都没建成,很是捉急。当时负责这块工作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就推出了“铁路国有”的计划。你们干不成事就都不要瞎BB了,修路这事还是国家来。至于钱和人——还是跟洋人借。他与美、英、法、德四国银行团订立了借款合同,准备举债修路。

 

实事求是的说,盛宣怀的铁路国有计划完全是从权衡现实利弊出发,要想加快铁路建设,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。但这在民族主义风潮浓厚的当时,这就是先天的“政治不正确”——所谓的向洋人“出卖路权”。这就给人留下了攻击的伏笔。

 

那怎么处理原来那些民间的集资呢?盛宣怀用原价赎买的方式。在广东、湖南这个方法比较好落实,因为出资的股东不多,基本是上层乡绅,这些有头有脸的社会上层也不想跟朝廷作对,反正原价赎回对于自己经济上也没有什么损失,一经动员也就退股了。但在四川就比较麻烦了。四川的大部分集资款是用全民加税的方法收上来的,理论上全四川的纳税人,都是川汉铁路项目的股东,这动员工作很难做。

 

更要命的是,亏空的那300万,谁来填补?川汉铁路公司的高层不敢把这事公之于众,就想利用国家赎回的机会,神不知鬼不觉的敷衍过去。但盛宣怀不干了。

  

五、风潮渐起

  

了解到川汉铁路公司想利用国家赎回填补亏空后,盛宣怀很愤怒:你们这些无能之辈,路没修成,自己炒股亏了300万,还想要朝廷来擦屁股,哪有这种好事?所以死活不答应由国家承担这笔烂账。


盛宣怀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:既然亏空这么多,钱已经没法退,干脆由政府一律换发给国家铁路股票,概不退还现款。

 

700万只修15公里路,炒股还亏了300万,这种消息如果公之于众,恐怕川汉铁路公司的高层一个都活不下来。见达不到目的,公司只能在本来就已经十分躁动的民情中煽风点火,转移各界对集资款去向的质疑。而一些花了巨资入股的商人大户,虽然已经知道真相,但是按照盛宣怀的办法,自己的损失永远找不回来,所以干脆也助纣为虐,希望借助民间的压力,让清廷把损失全部扛下来。1911年6月17日,川汉铁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,成立“保路同志会”,喊出了“拒借洋款,废约保路”的口号,顿时全川沸腾。

 

历史就是这么吊诡——本来千夫所指的混蛋,一穿上爱国主义的袈裟,立马就成了正义的代表。


但之所以能成就这样的吊诡,根本还是在于满清早就丧失了民心。人民宁愿相信谣言,也不愿相信官方。


因为大家都是股东,路权的变更成了每一个四川人都利益攸关的事情,无论老少、无关阶层,舆情高度关注。但信息的不对称加上爱国主义的加持,让人们无从考量此事的前因后果,一概归结为满清“出卖路权”,收路不还钱,叔可忍婶不可忍啊。随即市民罢市,学生罢课,一场如火如荼的保权运动,迅速蔓延开来。

 

四川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地方还在于,会党根深蒂固,枝繁叶茂。袍哥势力和革命党借此机会,令旗一举,应者云集。山呼海啸即将到来。

 

六、王朝的末日

 

这个小插曲在事发之初,跟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起义、暗杀比起来,实在是算不上特别。所以清廷不放在心上也很正常。

 

而且清廷在这件事上也确实郁闷——明明是你炒股的亏空,不给你补窟窿,你还有理闹事了?所以咽不下这口气的清廷一开始态度就十分强硬,错过了平息事态的最佳时期。

 

9月,川汉铁路公司号召全川不纳粮税。清廷只能把刚刚收复西藏的能臣赵尔丰调回四川平息事态,结果开枪打死了几十个请愿的群众造成“成都血案”后,没有人愿意再与清廷对话,事态就不可收拾了。全川十余地同时举事,“同志军”围攻成都。清廷无奈之下,只有拆东墙补西墙——命令端方率领最精锐的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镇压。

 

结果大家都知道了——正是利用了主力调走的时机,武昌起义才获得了成功。而清廷是赔了夫人又折兵,不仅武昌点起了独立的星火,自己手中能够力挽狂澜的两个能臣——赵尔丰和端方相继在革命的大潮中殒命,最后只有启用千防万防的袁世凯……

 

如果清廷知道区区300万两银子的亏空,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那一根稻草,那就是3000万两都愿意补上。但历史没有如果。

 

这里要多说一句,当年规划的“川汉铁路”至今都没有建成。当年就已经开工的宜昌到万县的铁路,直到100年后的2012年才开通……

 

当年川人拼死保卫的,是一条画了一百年大饼都没画成的路权。

  

七、塔西佗陷阱

 

在此你可能会想到一个问题,为什么清廷不把真相跟老百姓解释清楚?

 

事实上,这事清廷还真的解释了很多次。赵尔丰多次召开股东大会商量对策,但结果都是一样的——民众已经根本不相信清廷。所有的恶,都归于一体。

 

这叫什么?塔西佗陷阱。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自己写的《塔西佗历史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,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。”   


事实上,中国历史也有类似的表述。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,赚钱做官都很在行,是个绝顶聪明的人。他读历史的就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:


“纣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商纣王可能也不是那么坏的人,但是坏事干多了,就自然成了谣言吸附体,所有的恶都承包了。

 

一个朝廷,当它干了太多的坏事、蠢事的时候,已经使得自己“居下流”,丧失了基本的公信力,即便是面对恶人的指控、自己有利的证据,人民还是不愿再相信它。等待这样的朝廷的命运,只能是或早或晚的覆亡。

 

它始终在防范威胁自己命运的稻草,但它永远不知道,最后的那根会从哪里掉下来。

 

2019/5/7

二大爷|赌命的底层:拼多多的罗生门

二大爷│庚子国变始末

二大爷|1952年的商人们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